635頁


四 革命戰友張蔚華(二)
活著的人和死去的朋友之間,也能繼續保待友情嗎?
的話,將以何種形式保持下去呢? 。
這是我的通信員金正德在雞冠質子戰鬥中犧牲後,他員要好
的朋友金風錫向我提出的問題。金風錫也是抗日遊擊隊時期我的
通信員。金正德陣亡後,金風錫長期沉浸在悲痛中,一直深情地
悼念他。
那時,我回答說,活著的人和亡友之間也能保持友情,這種
友情是以生者不忘死者,而死者常常浮現在生者的回憶之中的形
式持續下去的。我接著給他舉了一個例子,講了我和張蔚華的友
情。
這例子是我對親身體驗的表白。那時候,張蔚華去世已有好
幾年,可是我一直沒有忘記他。有時他突然出現在我的夢裏,和
生前一樣跟我暢敘友情。每當做過這種夢,我心裏就有一種迷離
恍傷的感覺。
金風錫聽了我的回答,又問;
“司令官同志,活著的人能為死去的人做些什麼事情呢?”
我看他很想從我的回答中聽到些富於哲理的能當做自己座右
銘的格言.可我當時還沒有這個準備。關於生者和死者之間的友
情維繫,在我的精神生活中確實佔有一定的地位,然而那是連山
野憔夫都可能有的平凡而樸素的想法。
“我認為.活人能為亡友所做的事情中,員重要的是很好地繼
承亡友的遺志。”
當時我對金風錫只作了這樣的回答。我想,如果別人遇到和
我一樣的情況,也會這樣講的。我的回答,的確是連山村橫夫甚
至小學生都能作出的,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金鳳錫卻把它深深



636頁


地銘記在心裏。金正德對他講的遺言是要確實地保衛司令官同志,
直到祖國光復。金風錫遵循這一遺志盡到了自己的職責,直到光
複祖國之日。後來他本人也犧牲了。
很好地繼承亡友的遺志,是活人對亡友應盡的最祟高的情義。
這是在抗日戰爭的年代,我和我的戰友們共同格守的倍條。
“為犧牲的革命戰友報仇雪恨!”
“牢記連長助遺言,堅決攻佔那座高地2”
“按照烈士們的遺言,一定要光復祖國2”
在戰場上,在宿營地和行軍路上常常響起的這些口號,如實
地反映了遊擊隊員們要把犧牲的戰友們的遺志堅決加以實現的意
志和願望,朝鮮的共產主義音們為了以忠實地執行革命任務的實
際行動來盡到對已故戰友的情義,竭盡了一切努力。我本人也為
了以忠實地執行革命任務來實現與我們永別了的革命同志們的遺
志,為了不辜負他們生前對我們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進行了
忘我的鬥爭。現在,我仍然以這樣的態度和觀點努力完成黨和人
民交給我的革命任務。
但是,不能說這就是活人對亡友應盡的全部情義。以祖國解
放這一大的變革為分水嶺,根據新時代的環境和要求,情義的涵
義更加豐富了。那些曾經認為只要實現了亡友的遺願,就算盡到
了活人對已故戰友的情義的人,如今再不能就此感到滿足了。他
們想把犧牲在異國山野的戰友們的遺骸遷到祖國來;想把被歷史
的荒煙蔓草所隱沒的戰友們的事蹟發掘出來傳給後代,國家畜強
了,他們又想給烈士們豎立銅像;看到新的城市、新的街道建起
來了,他們就想以烈士們納英名命名新的城市和街道。
對已故戰友的革命情義,還集中表現在對烈士子女的愛護上。
我們凱旋祖國後立即派人擊尋找飄零在海外的革命烈士子女,像
沙裏淘金一樣把他們一個一個地找出來帶回詛國,送到萬景台革
命烈士子女學院去讀書;在國內進行鬥爭的戰士們的子女,也被



637頁


送到這個學院,都培養成為建設新胡鮮的生力軍。
到了70年代,我們為了讓子孫萬代能夠瞻仰生前同我們一起
戰鬥過的戰友們的儀容,在大城山朱雀陋上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
在兄弟山區新美裏的山崗上也建立了要稱為第二革命烈士陵園的
愛國烈士陵園。
所有這些舉措都是朝鮮共產主義考為了在最高的水平上盡到
對已故戰友的情義而發揮的崇高的同志愛和忠貞酌情義。朝鮮共
產主義者通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實踐,不僅在同活著的革命
戰友的關係上,而且在同已故戰友們的關係上,都樹立了值得萬
民稱頌的榜樣。
朝鮮革命者創造的前所未有的人際關係的歷史,同志友愛的
歷史,很好地說明了生者與死者之間的友情也是完全可以繼續保
持下去的。以我個人的歷史為例,只在回國一下我同張蔚華的友
情就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如果有人以為我和張蔚華的友情以張蔚華之死而終止了,那
就不能說是正確的。若說一個友人的死就是友情的終點,怎麼能
說它是真摯的友情呢I活著的人不忘死去的朋友,僅此一點,就
意味著這個友情是繼續存在的友情,是具有生命的友情。
我和張蔚華的友情,在張蔚華死後仍繼續保持著。張蔚華雖
然與世長辭了,可是我一刻也沒有忘記他。張蔚華的崇高品掘,隨
著歲月的沉逝更加深深地沁入我的心靈。在抗日戰爭以朗中共產
主義考的勝利而結束的時候,最先浮現在我腦際的一大批中國同
志和中國恩人中,居於首位的正是張蔚華。在解放了的祖國,當
我一一回憶起許許多多曾幫助過我和我的一家,誠心誠意支援了
朝鮮革命的中國恩人時,我酌心情的確感慨萬瑞。迎來了好世道.
對恩人的懷念就更加深切。
每逢回憶起張蔚華,我就想到他的父母妻子。我對他一家想
念最多的時候,是日本無條件投降以後,即在東北地區實行以土



638頁


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中國人民解放軍同蔣介石國民黨軍隊
進行國內戰爭,戰火席捲東北大地的時候。那也正是到處清算惡
園地主和買辦資本家,打倒親日派和民族叛徒的時候,於是我產
生了這樣的憂慮:張蔚華一家人會不會也被劃為專政物件。受到
不適當的制栽呢?每當鄰國發生波動,開展打倒某些物件的社會
運動的時候,我就為張蔚華遺屆的命運擔憂。
我在想,張蔚華雖然是立了很大功勞的革命烈士,但因為他
是個主要摘地下工作的人,群眾能把他這個大富家子不當反動攝
或叛徒看,而看做是共產主義者嗎7我如饑似渴地期待和他家人
見面的日子。然而,新祖國建設、抗美大戰、社會主義基礎建設
等繁多的工作,使我不得不把許多事倩推遲到以後去了。有許許
多多我想找到和想見面的人,但是為了國事,我不得已把這一切
思念暫置腦後,集中精力搞工作了。
我第——次聽到張蔚華一家的消息是在1959年。這一年
組成——個抗日武裝鬥爭戰跡地考察團,派到中國東北去了。
我在會見考察團時,託付朴水純團長說;
“朴獵手,在馬鞍山密營,孩子們受凍挨俄,飽嘗疾病歷磨的
時候,給我們送布送錢的那個兄弟照相館主人張蔚華,你還記得
嗎?他犧牲已有二十多年了,可我至今還沒有好好問候過他的父
母妻子。你到了撫松,就替我向亡友的遺屬轉達我的問候吧。”
“記住了。我也想到了,到撫松去看望張茂華的遺屑,是應盡
的情義。我們曾得到他多麼大的幫助啊:”
朴獵手也像沉浸在無限的感懷之中,眨著濕潤的眼睛。
“張蔚華雖是別國人,但他無異於朗鮮人,無異于朝鮮革命家。
他的業績,不僅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史冊上,而且在我國的抗
日革命史冊k,也能佔有光輝的一頁。如果張蔚華的遺屆不在撫
松,搬到別處了.你就請公安機關幫助,一定要弄清楚他們的去
處。”



639頁


“我明白,即使找遏全中國,也一定把他們找到。”
考察團去了中國後,我急切地等待著撫松的回音。那時我們
已經醫好了戰爭創傷,完成了城鄉的社會主義改造,所以我在精
神上有了一些寬裕,可以去關心已故老戰友相他們的遺屆的命運
了。
過了幾個月、樸永純終於給我訂電報送來了我苦苫等待的消
息:“今天在撫松見到了張蔚華遺屬。首相同志的問候it口實轉達。
夫人不住地流淚表示了感謝,還送了考察團一張照片。我們正在
搜集有關首相同志與張蔚華共同鬥爭的資料。具體情況準備回國
後向怒彙報。”
後來我從朴水純的彙報得知,張萬程於1954年去世,張蔚華
夫人和他的兒子張金泉、女兒張金祿仍在撫松舊居過著儉樸的生
活。
當朴水純轉達我的問候時,張蔚華夫人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
“常言說,天無時不變.人一輩子在變。可是金日成將軍的友
情卻始終不渝。已經二十多年了、將軍還念念不忘我的丈夫,我
不知怎樣感謝他才好叼J”
她作為回禮,把一張保存了幾十年的照片交給考察團團長,托
他轉送給我,這張照片是張蔚華和我的哲柱弟的合影。
這張照片,同那年秋天革命戰跡地考察團搜集來的其他革命
文物一起,陳列在當時的民族解放鬥爭博物館裏。從這時起,我
國人民才看到了張蔚華的面容。我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看著這
張照片,久久捨不得離開。這張照片對我的層動很大,簡直使我
產生了錯覺,仿佛二十年前在大營分手的張蔚華並沒有死,他活
著來到了幹壤。
直到那時,我國人民中沒有幾個人知道張蔚華。那時,擔任
宣傳部門要取的事大主義分子們沒吉廣泛宣傳我們黨的革命歷史
和革命傳統,以致沒有多少人知道張蔚華是怎佯幫助過我,為朝



640頁


95革命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知道張蔚華和我酌關係的,只有幾個
抗日巷戰士。
我很想向隨行人員誇讚張蔚華,說他是一個多麼好的人,多
麼出色的革命家,多麼優秀納國際主義者。二十多年來,積聚在
我陰間的憐惜之情、悼念之情終於像噴泉一樣噴薄而出了:
“同志們,他就是我在撫松第一憂級小學時期的同學張蔚華。
他是我的朋友,忠實的革命戰友。他的戰友,有很多是朝鮮共產
主義考。張蔚華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他通道我們認識了朝鮮,
在同我們建立友情的過程中,同情、支持和聲援了朝鮮人民的抗
日鬥爭。他本是個不幹革命也可以錦衣玉食的人.但他自發地參
加了革命鬥爭.而且在革命鬥爭中為保護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今
天我在這裏看到這張照片,對張蔚華的懷念就更加深切。我們越
幸福越不要忘記驚張蔚華這樣的恩人,越不要忘記用鮮血支援過
我國革命班業的中國朋友。”
從那時起,我國出版物便廣泛介紹了張蔚華的彩跡。像羅盛
教和黃繼光那樣,張蔚華也成了我國人民無人不知的著名的國際
主義烈土。我們的後代惕緬懷金振和馬東熙那樣,以無限熱愛相
尊敬的心情緬懷著張蔚華。
我們的考察團抵達撫松的第二天,張蔚華夫人還對兒女們說:
“金日成將軍相你們父親從小學時代起就結下了深厚友情,親
如兄弟。他們兩位的莫逆之交不知有多麼深厚,撫松的同學們對
此無不羨竊。休父親毅然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並能堅持鬥爭到底,也
是因為有了金日成將軍的影響和領導。所以你們的奶奶也總說,你
們該稱呼他老人家為伯伯。將軍總是掛念著我們。時時刻刻想念
你們父親。金泉,你應該給伯伯寫信。表示感謝並向他老人家問
好。”
母親的回憶,使二十多歲血氣方剛的青年張金泉夜不成寐。
1959年,張金家長成一個美男子,那時他比他父親喝下顯影液白



641頁


盡時大兩歲,他代表全家人的心意.給我寄來了一封很長的倍,
我接到那封信,思念著張蔚華,一連幾天睡不好覺。由於我
的問候和張金泉納來信,找和張蔚華之間的友情的血液.又重新
奔流在同一動脈裏了。
活著的人與亡友的友情,可以說.通過活著的人對亡友的子
女的愛護印關懷,也能繼續保持下去。我與張蔚華的友情.在我
相他的子女們的不斷交往中,以新的形式更加深化印發展了。
自從接到張金親來信的那時起.我的心總是想著那個容貌與
性格全然不知的京不相識的青年。他的信酷似他父親的筆跡。我
甚至這樣想:連他的長相也跟他父親一樣該多好.而且不是在照
片亡,而是在我的面前能親服看到他那該多好啊:
然而這不過是一種送想。要怨實現這一道想,還需要通過許
多難關,需要我自己的堅持不懈的熱忱和耐性。我和張蔚華遺屬
之間有著一道叫做國境的冷漠的界線。國境,是個不體諒道義和
友情的嚴酷的壁障。
自從接到張金泉的來信,又過了二。十多年,1984年5月我出
國訪問蘇聯和東歐枚會主義國家、有幸路經中國東北地區。東北
的山野,是我度過二十多年的地方.是我開展抗日武裝鬥爭歷盡
幹辛萬苦的地方。這個無異於我的故鄉的山野,有著許許多多我
懷念的往事。它是我一直念念不忘,渴望著舊地重遊,卻又不能
如願以償,只能在夢中盡情進遊直至腳脖子發酸的地方啊。也許
是考慮到我的這種心情,金正日同志給我定了經過固們、牡丹江、
哈爾濱、齊齊哈爾、滿州裏去蘇聯的路線廠吧,
我的視線久久地離不開那熟悉的連綿起伏的山巒。有多少人
灑下鮮血倒在這塊大地上叼J雖然歲月已經流逝了幾十年.但在
那戎馬使您的ff:比裏一同在簧火旁打院睡、同吃一鍋野菜粥、一
起被硝煙照黑/臉的老戰友們的面容,卻清晰地浮現在眼前,使
狀無法把視線從車窗外收回來。



642頁


當專列離開固們向前賓士納時候,我想起了住在撫松的張蔚
華曲家小,便對隨行人員說:
“這一帶是我很早就想來看的地方。如果有時間,很想去看看
訂遊擊時的戰友和朋友,也去看看埋著已故戰友遺骨的戰場;可
是我無法實現這一願望,心裏十分難過。撫松離這裏只有幾百里
地,那裏有張蔚華的遺屆,給他們送一點禮物作個紀念才好。”
幾天後,中國有關部門的幹部給張蔚華一家轉交了我的禮物。
結束對歐洲的訪問後,我回到祖國來,接到了張金泉的第二
封來信,於是我說他到乎紹來。我還請胡婿邦總書記予以協助,使
張金泉對我國的訪問得以順利實現。
1985年4月,張金泉終於帶著妹妹張金祿和長子張琅踏上了
富有歷史意義的訪朝之路。正當在山川草木一片新綠.百花爭豔
的春天,我在興夫招待所見到了撫松來的貴賓。
當我看到走下轎車的張金泉和張金祿的瞬間,一股激情誦上
我納心頭,使我一時說不出話來。張金泉長得隨他父親;張金祿
的相貌仿佛是母親的複製品.話脫也似的相像;張斑呢,好像是
祖父母臉上一切美的集大成者。他們的面容都酷似他們的父母,這
在他們肯定是值得高興的,對我來說也是十分滿意的。我甚至產
生了一種幻覺,好份去世已久酌張蔚華夫婦起死回生來到了我的
面前,我全神貫注地打量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希望能看到張蔚華
的舉止。接著,就份在庇嶺和大營同張蔚華相逢時那樣,我張開
雙臂將張金泉、張金祿、張策緊緊地抱在懷裏。
“歡迎你們!”
我跟他們打招呼,頭一句用了中國話。在幾十年的風浪衝擊
中,我的中國話的底子已經丟失不少了。可是從我嘴裏很自然地
進出了“歡迎你們”這句中國話。有些人說,一個國家元首在外
交場合用外語講話,是違背慣例的。可是我完全無視這種慣例。張
金泉一行不是為了搞外交來訪問我的客人,我也不是為了摘外交



643頁


而邀請他們的。會見戰友的子女,還要講外交,講慣例嗎I正因
為這樣,我在那天為他們準備的午餐會上,也沒致祝酒詞。這也
是打破慣例的。
“我們都是一家人,用不著講什麼祝酒詞丁。來,為了大家的
健康,為了朗中友誼,乾杯I”我用這樣的話代替了祝酒詞,張金
泵也非常高興。
張金泉和他父親一樣,不大愛喝酒。我沒有勸他多喝。我們
只喝了三杯度數不高的地芬子灑。密特朗訪問我國的時候,我也
請他喝了地芬子酒。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這是專供日本天皇
喝的名酒。三杯這個數字,很有意義,1932年6月,在撫松十字
銜北面一家叫“東燒鍋”的圈酒廠,我和張蔚華道別的時候,我
們也只g6了三杯酒。
歡迎撫松貴賓的午餐持續了三個小時。不拘形式和慣例助午
餐會,洋溢著一家團圓的家庭氣氛。我們又到院子裏談了許多話。
那天的談話,中心內容是關於情義的問題。我追述了撫松時
期親身體驗的張萬程和張蔚華對我們一家的情義,客人們也講了
我對他們的信義,對我表示了感謝。
“你的爺爺幫助了朗鮮的獨立運動,你的父親幫助了朝鮮的共
產主義運動。”
我用這樣一句話向金泉評價了張苗華一家的功績。
那天我對張萬程和張蔚華的情義講得持別多.這並不是單純
為了讚揚他們,而是我希望張金泉、張金祿、張斑等張蔚華的後
代也都成為重信義的好人,成為堅貞不屈的革命者。
人的情義,不僅存在于封建倫理道德所講的君臣、父子之間,
而且也存在于朋友相同志之間。我認為交朋友講信義這句話就包
含有這種意義。所以.古代聖賢們以仁穗相信義立言,認為仁者
無敵。他們說,有德則有人,有人則有地,有地則有財,有財則
有用。以。德入地財用”五個字所概括的古代東方哲學,的確具



644頁


有深奧的道理,對現代生活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我們並不一悅否定三綱五常,也不容許人為地把它同共產主
義理念對立起來,批評它同共產主義道德背道而馳的極端看法。臣
子效忠國家有何不好,子女孝敬父母難道是違反常俏的行為?我
們反對這種道德觀念把封建的國家社會制度加以合理化,驅使人
民盲aaR從,不許反抗;但在哲理方面絕不否認三綱五常所強調
的人所固有的道德基礎。
張蔚華和我的關係,既不是君臣關係,也不是父子關係。他
獻出生命保護我,這不能認為是從三綱的君臣之義出發的。他是
為了不過是作為一名革命同志的我和革命的利益,才發揚了與三
.a的要求迥然不同的最祟高的共產主義道義。張蔚華建樹的業績
之所以寶貴、偉大,是因為這個道義無比純潔,無比崇高。
那次,張金泉一行代表他們一家和撫松人民贈我一座雕有
“二龍戲珠”的木鍾和一幅中國畫《多壽圖》。《多壽圖》畫的是一
個農家兒童提著一隻籃子,籃裏裝滿丁碩大的壽桃。據張金泉解
釋,是祝我健康長壽的。
我作為回禮,回贈給張金泉、張金祿、張班每人一隻嵌有我
名字的金表,還親自給他們載在手腕上。張金泉還在乎壤接受了
全面的身體檢查,拔掉壞了的臼齒,鑲上了金牙。
我和張金泉一行第二次見面,是在國境城市新義州的一個招
待所裏。我為踏上歸國路程的他們,又準備了一桌午餐,同他們
進行了三個小時的談話。
臨別,我贈給他們每人一架照相機。他們都感激不盡。我經
過於思萬慮,才決定贈送照相機作為紀念。張蔚華在撫鬆開兄弟
照相信的時候,還送過我們一架照相機。我贈送他們照相機,既
是對張蔚華的回報,也是對他們表示一種希望,即希望他們繼承
張蔚華以攝影工作服務於革命的精神,希望他們學習這一榜樣。那
時張金泉也像他父親一樣,在撫松從事攝影工作。



645頁


握別時我對他們說:
“我明天就要離開新義州回平壤去了
要做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不要攀地位,
沒有父親,現在我就是你們的父親G h
你們回去要好好工作.
不要出岔子。你們從小
1987年,張金泉情同夫人王風蘭、次子張瑤、孫子張萌萌又
一次訪問我國。那時我先後七次會見了他們。這也是打破慣例和
規範的。五歲的張萌萌是為慶祝我七十五歲生日而來的眾多外賓
中最小的朋友,也是代表張蔚華一家第五代的人物。
4月13日晚,張萌萌同他爺爺、奶奶、叔父一起應邀來到焙
火藝術劇場,觀看了參加“四月之春友誼文藝節“的世界各國藝
術團的聯合演出。那天我在那個劇場第一次見到了張萌萌。我走
出休息室,穿過中間過道步入座位時,同坐在前誹的張金泉夫妻
一一握手,然後一把抱起小萌萌舉在空中。小萌萌一點也不認生,
把自己的臉蛋緊貼在我的臉頰上歡笑。
頃刻間,場內幾千名觀眾一齊向我們鼓掌。不知道我和張家
關係的外國客人,也作為這一場面的目睹者,高興地報以長時間
雷鳴般的祝福的鼓掌。
是啊,小萌萌,我就是你的大曾祖父。我把你抱在懷裏,就
更加想念你的曾沮義。你的曾祖父是非常喜歡孩子的。如果他還
在世,該多麼疼你啊5他還不到三十歲就為我獻出了生命,我真
不知道該怎樣報答這個恩才好。你是朝中友誼的第五代花朵。你
的高祖父和曾祖父、我和我父親都為這一友誼而獻出了一生。你
是在他們的熱血和汗水澆灌的大地上開出的一朵花。願你為朗中
兩國的友誼開得更加鮮豔,為世人所稱頌吧!
這是我在那雷鳴般的掌聲震掐劇場的短暫時刻裏所想的。我
把張萌萌緊緊地抱在懷裏,小女孩的小小心臟緊貼著我的心臟急
促而均勻地跳動著。她那充滿活力、熱情進發的脈搏觸到我心臟
的瞬間,可以說是我和張蔚華的友情連結到第五代的意味深長的



646頁


時刻。張萬程、張蔚華、張金泉、張策、張萌萌……是的,在這
個梯隊裏,我們兩家的友誼飽經風霜,跋涉幹山萬水,傳到了第
五代。這是兩家之間的友情,同時也是朝中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友
誼。正因為這樣,張金泉才把這個友情命名為“悠悠故人情”。
人們看到我和抱在我懷裏的張萌萌,一致確信朗中友誼將萬
古長青,牢不可破。
這天,為了作紀念,我在張蔭華和我弟弟哲柱合拍的照片上
簽了我的名字又送給他們。金泉表示要把它當做傳家寶精心保管。
在張金泉一行逗留我國期間,我們給他們安排了專機和專列,
配備了許多服務人員。他們作為張蔚華的後代,作為國賓,受到
了應有的接待。
1992年4月,張蔚華的後代為慶祝我八十歲生日,再次前來
看我。這是他們第三次來訪。張金泉夫妻、張斑夫妻、張瑜、張
萌萌,還有住在北京的張金祿和她的愛人岳玉賓、女兒岳志雲、兒
子岳志翔等一行十二人來到乎壤。隨著訪問次數的增加,我和張
蔚華後人的情誼愈加深厚,愈加熱烈。
張金泉第三次來訪時,作為紀念送了我一本他自己撰寫的長
篇手記《悠悠故人情》。這是一部記述了從我的父親同張萬程開始
的我們兩家友誼的書。寫得很樸實,毫無虛誇。而筆調維渾奔放,
字裏行間洋溢著手足深情,使我大受感動。我稱讚他寫得很好。張
金泉就份小孩子一樣紅著臉,念石地說,不知道是否把伯伯對我
們的深厚恩情寫好了。
作為回禮,我把我的回憶錄《與世紀同行》中文版第一卷和
第二卷送給了他。
張金泉一行第三次訪問我國的時候,我對他們說:
“用生命保護了我的外國人有張蔚華和諾維欽科兩個人。當
然,諾維欽科還活著,但他如果沒有豁出性命的決心,是發揮不
出那種犧牲精神的。在不容思索的瞬間作出那樣的行動,可不是



647頁


容易的事。”
聽了這活,張金泉和張金祿由衷地說道:在某種意義上說,諾
維欽科的功績比他們父親的勸績還要太好幾倍,要不是他,該會
出什麼事阿: ’、
“在我的一生中,幫助過我的人多得很。在發發可危、幹鈞’
發之際,搶救了我的難忘的救命恩人很多。現在和你們一道的孫
元泰先生的父親孫貞道牧師也是這樣納人……所以我甚至這樣
想:為國家做好事酌入,上帝也會保佑他,總有恩人來幫助他。這
並不是唯心論。決心為人民貢獻自己一生的人,不管在哪里,人
民總會協助他的。這是真理,是辯證法。”
我對他們懇切地說,你們要像你的父親那樣做一個為人民服
務、為人民貢獻一生的人民的好兒女。
張金祿送我一件她自己親手編織的綽紫色毛衣。她說,如果
送別的東西,怕我不用,會被拿到國際友誼展覽館去,因此淮備
了能夠放在我身邊隨時穿用的東西。想得何等周到!我感激地接
過來,按照他們的希望當場就穿在身上.還作為紀念拍了一張照
片。
當時,張金泉向我表示一項意願說.在他父親逝世五十五周
年的時候,準備立一個新的墓碑,很想請我寫個碑文。
他能這樣毫不見外地請我寫碑文,我心裏很感謝他。這證明
他是真心實意地把我當作伯伯看待的。
“哦,已經五十五周年啦。記得你父親去世,是農曆十月吧
我沉浸在肅穆的心境之中,不由得想起了1937年那陰沈沈的
秋天。
“是,伯伯。是1937年的農曆十月初二,西曆是lo月27日。”
“別那麼做了。不用我在你們立的墓碑上題詞,我要用我的名
義給你父親立一個紀念碑。怎麼樣?”



648頁


我這一突然的建議,弄得張金泉和張金祿一時說不出話來,只
是面對面池發著楞。他們提的也不是什麼大的要求。他們把我當
做他們的一家之長,毫無拘束地吐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沒想到我
會提出出乎他們意料的紀念碑問題,不禁有些驚慌。
張金泉慌忙地說:
“那怎麼行?給伯伯添麻煩可不行明!只要您給我們題個字,
我們帶回去刻在墓碑上就好。”
“那也可以,不過,既然有紅裝就不要素裝嘛1我在這裏準備
一個紀念碑,刻上我寫的題詞,派我們的人給你們送去,你們就
做好立碑的準備吧。什麼時候送好呢?”
“要這樣,我們更感激不盡了,可是伯伯那麼忙
費心,實在於心不安。怕是我太冒昧了……”
張金宗和張金得不知如何是好。
“準備紀念碑,不需要多長時間。既然要立紀念碑,
親去世那天舉行儀式才好嘛*。
張金泉和他的一行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議。他們說,回去後一
定加緊籌備紀念碑揭幕式,同時向中國的有關部門提出報告。
這樣就將以我的名義給老戰友張蔚華的熒地豎立紀念碑了。
我國黨史研究所的幹部把紀念碑從乎壤運到了撫松。中國的黨和
政府還派人到臨江橋頭熱情接待了我們的代表,10月27日在撫
松市張蔚華莖地隆重舉行了豎碑儀式。中國納新聞媒介很重視這
一儀式,作了廣泛的介紹。
我親手寫的紀念碑文如下
張蔚華烈士的革命業績是朝中兩國人民友誼的光輝典範。烈
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業績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金日成
1992年10月27日



649頁


我們的代表回到平攝後,我看了豎碑儀式約錄相,其盛況仙
我大吃一驚。那是只有胡鮮人民和中國人民、朝鮮的革命戰士和
中國的革命戰士才能創造的友誼和道義的生動面面。
活著的人和亡友之間的友情也能繼續保持下去嗎?
每當有人這樣間我的時候,我就回答說能保持下去。現在也
這樣回答。我對張蔚華一家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情誼,在
撫松舉行的豎碑儀式,有力地證明了這一回答是正確的。
活著的人不可忘記犧牲的人。只有生者不忘死者.他們的友
情才是鞏固的、真摯的和永恆的。如果活著的人忘記已故的人,那
麼他們的友情就在那一刻歸於寂滅。我認為,常常回憶已故的人,
廣泛宣傳他們的業績,細心照顧他們的後代,忠實地繼承他們的
遺志.是活著的人對前一代人、對先烈、對已故革命同志應盡的
情義。如果沒有這種道義,就不會有歷史和傳統的真正的繼承。
把紀念碑送走以後,我的心情輕鬆一些了。但是,即便豎立
起了千萬個那樣的紀念碑,難道能報答完張蔚華為我捐軀的恩情
嗎1
現在,張蔚華的孫子張瑤和外孫女岳志雲按照他們父母的願
望,正在乎壤國際關係大學就讀。
每當懷念張蔚華的時候,我就去訪問他們的宿舍。國家主席
在爭分奪秒的緊張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做外國留學生工作,是
不容易辦到的。然而,我的輔助人員卻毫無吝惜地油出我的工作
時間安排我去做張蔚華後代的二作。為他們消耗時間,我並不感
到可惜。
當張瑤和嶽志雲用一口流利的胡鮮語向我拜年的時候,我心
裏感到十分堰意。他們講朝鮮語的確講得很好,我希望他們早日
精通朝鮮語,習慣于吃胡鮮榮,同朝鮮人相處得親密無間。
臨近21世紀的世界政局極其嚴峻而複雜,但我和張蔚華一家
的綿綿情誼是絕不會改易的。



650頁


我很早就表示過訪問撫松的意願、這個心願至今仍沒有變。我
很想去撫倫瞻仰坐落在南甸子的張蔚華之墓,只怕這一願望終將
成為無法實現的空想。如果不能如願以償,但願在夢中朗去到者
戰友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