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個人在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這的確是一件感懷萬千的事。人們走過的路各不相同,耳聞目睹和所感受的生活體驗千差萬別,所以,各自用不同的心境回憶往事。

    我作為一個平凡的人,作為一個為近代世界政治舞臺上一向引人注目的國家和人民服務的政治家,在深深的追憶中,以難以平靜的心情,回憶著自己的一生。

    我出生在民族災難深重、烏雲籠罩著的亡國初期,在國內外形勢急劇變幻的旋渦中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自幼走上同祖國共命運,與同胞同甘共苦的道路,轉眼間已經八十歲了。

    我的一生,是與給人類的生活留下了未曾有過的巨大影響,給世界政治版圖帶來令人刮目相看的變化的20世紀同行,真可謂是我們祖國和民族所走過來的歷程的縮影。

    這條路,並不是充滿歡樂與成功的路,在這條路上曾有過撕心裂膽的悲痛和犧牲,有過許多嚴重的迂回、曲折和困難。在鬥爭的路上,既有過無數的朋友和同志,也有過不少攔路者。

    愛國之魂使我在十幾歲時就在吉林市街的鋪石路上喊出了抗日的口號,也使我體驗到了避開敵人的監視,堅持活動的危機四伏的地下鬥爭。我高舉抗日的旗幟,在白頭山的密林中風餐露宿,抱著光復祖國的信心闖過了萬里風雪和浴血奮戰的征程,同幾十幾百倍於我的強敵進行了艱難的孤軍奮戰。解放後,又為挽救被分割的祖國的命運,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在創建並保衛人民國家的年代,又不得不經受了難以形容的苦難和不幸。

    但是,在這條路上,我從來沒有躊躇或退卻過。

    在艱難曲折的人生航道上,我之所以沒有放棄船舵,頑強地堅持鬥爭,完全是因為有同志們和人民群眾對我的真誠信賴和幫助。

    “以民為天”,把人民群眾視為天,這是我一貫的主張和座右銘。相信人民群眾,把他們視為革命和建設的主人,並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這一主體思想的原理,是我最崇尚的政治信仰,是激勵我為人民貢獻一生的生活準則。

    我過早失去了父母,從小生活在同志們的愛護和期望之中,並度過了我戰鬥的一生。我同成千上萬的同志們一道闖過了浴血的鬥爭道路,在這過程中深深地認識到了同志和組織的寶貴。

    在那難以預料祖國光復之日的本世紀20年代,在樺甸的山崗上,相信我、跟隨我的“打倒帝國主義同盟”的第一批同志;為保護我,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子彈的同志;含著微笑替我們走上斷頭臺從容就義的英雄們,他們沒能回到解放了的祖國,他們的高貴英靈永遠長眠於異國他鄉的山野上;那些雖然鬥爭的起點不同,但終究同我們走上同一條道路的許許多多愛國志士,如今也大都不在我們的身邊了。

    每當我看到我國的革命在勝利前進,我們的祖國在繁榮昌盛,萬民同聲謳歌祖國全盛期的時候,我就更加懷念那些為了這一天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同志,他們的形象總是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使我時常不能入眠。

    本來,我沒想寫回憶錄。但國外有名望的政治家和著名文人等許多人都勸我寫,說我的一生會給人們以寶貴的教益。但我沒有急著寫。

    如今,組織書記金正日替我分擔了許多工作,我多少能夠抽出一點時間了。革命的班在交接,老一輩的革命戰士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人世,新成長的一代已經成了我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於是我開始認為,把我與民族一同度過的一生中所體驗到的問題和先烈們為了今天怎樣獻出了青春的事蹟告訴給新一代,這是我的義務。因此,每當有空,我就寫下一兩行。

    我並不認為我的一生是與眾不同的特殊的一生。我的一生,只不過是獻給了祖國和民族的一生,是與人民一道度過的一生,我能為此而自豪,就感到滿意了。

    我希望我的回憶錄能夠告訴後代人這樣一條真理、一條生活與鬥爭的經驗教訓: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就能得到天下,百戰百勝;脫離人民群眾,被人民群眾所唾棄,就百戰百敗。


先烈們永垂不朽!
1992年4月  於妙香山

到上級